侯硐舊名為"猴洞",因早年當地一處山洞有猿猴聚居,而成為該地的地名。
小時候逢年過節坐著火車從基隆回宜蘭奶奶家時,總是會行經這個小車站,
但卻對它沒有什麼留下什麼印象,印象中最深刻的只有福隆香噴噴的便當,
或許,在當時年幼的心靈中,能在火車上吃個香噴噴的便當,就是莫大的幸福吧!
然而這個沒落的小鎮,曾幾何時,卻變成貓咪的小國度了,
貓村的由來是因為之前在煤礦盛產時期,居民家中都會養抓老鼠的貓,
但後來礦業沒落之後、人口外移,導致這裡的貓繁殖過後,數量越來越多。
後來經過貓博士夫人走訪猴硐,記錄當地眾多的流浪貓後,
透過貓兒照片的流傳,引起了愛貓人士熱烈迴響,
因為一隻隻可愛慵懶的貓咪在攝影愛好人士鏡頭下的動人寫真,
而帶動了本地的觀光人潮,逐漸成為一個賞貓玩貓的爆紅旅遊景點。
車停在停車場上,慢步往侯硐車站走去~
藍天綠意的好天氣~
隨處可見以貓咪為主題的各色商品~
路上看見了許多的SNG的新聞採訪車,當時還不明所以,
晚上就上了新聞,原來是這家貓咪鳳梨酥與當地另一家同樣商品的店家,
起了一些紛爭,在爭取誰才是入選新北十大伴手禮的正牌~
以貓咪為造型的鳳梨酥~
這是「願景館」的展覽廳,左側則是遊客服務中心。
裡面所展示的東西,全都是關於侯硐「礦工」的故事。
這些牆面紀錄著當時礦工的心聲,是不是很有意思呢?
二樓的放映室,正在介紹當地的人文背景~
午餐就在這間 "80年"的古早麵隨意享用~
原名"猴洞", 後來考量"猴"字不雅,因此把"猴"改為「侯」;
而煤礦最忌諱山洞裡有水 所以把有3點水的"洞"改為石字邊的「硐」;
而後經過文史工作者、多位里長努力及鎮公所與代表會的支持通過,
於民國九十四年改回「猴硐」原名。
貓行館,賣著一些貓村相關的產品~
↓猴硐車站內可愛的貓村歡迎牌~
由車站內登上高架鐵橋可以到達貓村,由貓村拍攝車站鐵道一景~
據當地人所述,以前這地方由於緊鄰山邊加上礦坑,有很多的蛇和老鼠,
所以每戶的礦工家都一定會養貓,因此很久以前就已經有很多的貓存在。
咦!那邊花生了什麼素??
管它什麼素,我現在改吃"葷食",還是睡我的大頭覺吧!
沒有雞腿,啃啃自己的貓腿也是不錯滴!
貓咪志工用簡單的收納箱就能做出漂亮的貓屋喔!
各種不同的貓,已經習慣了這些觀光客的騷擾,你拍你的,我過我的,哈!
這間三貓小舖收藏了不少的貓相關商品,值得一逛~
用色豐富,琳瑯滿目~
貓就是喜歡屋頂,雖然這個屋頂小了些,不過趴一下還是可以的~
伺機而動的專注眼神(貓的警覺性可是很高的喔!)
喔!警報解除,要拍照??? 好,擺個軟骨功的姿勢給你們拍~
里民活動中心外的可愛貓屋~
主人叫我吃飯,總是要給點面子~
我躺在這,可是經過特許的,因為可以帶來買氣!
呵,打個哈欠! ~這下知道貓中也有長舌婦了吧!
我覺得來這裡有趣的地方,就是可以觀察到每隻貓不同的表情、
不同的個性和對於人類的親近感,就算是貓村,警覺性比較高的貓還是有的。
屋頂上有隻大貓,這就是剛剛介紹過的三貓小舖~
瑞三整煤場旁邊有一個樓梯上去就可以上到『運煤橋』。
運煤橋興建於1920年,當時因為運煤需求,才將此橋架高三層樓高,
方便將煤礦運送到選煤場,目前看到的拱橋是民國54年重新整建完工。
礦工紀念館~
以前入礦坑會用到的工具~
模擬礦坑,只有短短的這一小段~
位於侯硐南方的鐵道旁,1940年開坑,是瑞三礦業公司產量最大的坑道,
盛產無煙煤,當時其產量位居同業之翹楚,1990年煤礦停採,本礦乃封坑~
以前礦坑的公務所~
鐵道與我~
瑞三運煤橋~早年開採煤礦時,會經過此橋進入瑞三選煤廠做洗選,
再利用火車運出去。整修後,已經變成另一個觀光景點了~
運煤橋另一端,以前開採煤礦的入口處,猴硐坑~
如何逛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呢?我個人建議先到車站前的遊客服務中心,
取一份導覽地圖,先參觀願景館,逛逛附近的特色小吃,
之後再從猴硐車站經由高架鐵道遊覽貓村,體會貓的各種可愛表情,
再來可以沿著柴寮路旁的人行步道,來到瑞三本礦(這段約有數百公尺)
參觀完瑞三本礦及附近的吊橋遺跡、礦工紀念館、基隆河壺穴等景觀,
再過復興橋,至基隆河的對岸,沿著猴硐路走至瑞三礦業大樓
及猴硐坑、運煤橋,可返抵遊客服務中心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