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去年雙十假期來太魯閣國家公園走了白楊步道後,
就對附近的錐麓古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但此古道有入園總量管制
申請不易,需提前一個月上網站申請入園。
很幸運的在這2015年的元旦,得以進入久聞其名的錐麓古道,
一覽全長500米錐麓大斷崖的驚險與壯麗景觀~
古道全長10.2公里,入口有二,一位於慈母橋旁,另一位於燕子口,
一般若走全程多由慈母橋進,燕子口出(行進時間約為6~7個小時)
但目前因步道受損僅開放申請(0K~3.1k)錐麓斷崖段,
由燕子口進到斷崖駐在所後,原路折返,來回約6.2km。
↓古道里程參考圖,下圖來自於朱雀大大的網站~
↓燕子口腹地較小停車不易,本打算在太魯閣遊客中心坐接駁車進來,
但一大早由台北下來,時間實在不好拿捏,到達遊客中心時
接駁車剛過沒多久,只得開車來此碰碰運氣,還好大家都順利的停好車輛。
↓燕子口著名的峽谷、壺穴。
↓查核人員就在此地,詳細的一個個比對名單與身分證件查核身分,
大概是避免被張冠李戴吧!我還沒見過檢查如此詳細的。
↓錐麓古道東端(燕子口)的起點錐麓吊橋~
↓過了吊橋後就開始正式步入今天的古道之旅~
↓一開始就是一連串的上坡~
↓休息,順便等等後方的隊友~
↓繼續往上~
↓路雖不長,但連續的上坡路段,大家腳程不一,
只要有平坦的路段,就要等等後方的友人~
反正不趕時間,難得來這一趟,就漫步山林欣賞景色吧!
↓續行~
↓巴達岡遺址,約一百年前,為太魯閣人與漢人交換食鹽、
彈藥與武器必經之道路,有四戶三十二人在此居留。
日治時期,設置招待所、衛生所、番童教育所及警官駐在所,
如今三層台地上只尋得警官駐在所的水泥地基與水泥柱等遺跡~
↓難得傑克一家爬山行程也能全員到齊~
↓近來呈現退休狀態,每週到處爬山的頑童夫妻檔~
↓殿後的土匪夫妻趕上來了,幫他們拍張全家福~
↓請路過的遊客幫我們拍一張全員到齊的合照,
要不然一路上的合照總是少了我一個~
↓巴達岡二號橋~
↓小山洞~
↓一號鐵橋,這座橋挺有意思的,僅單側設有欄杆~
↓到了今天的主要景點,錐麓大斷崖~
位在燕子口和九曲洞之間,是一片垂直陡立的大理石峭壁,
寬約1200公尺,海拔高約1100公尺,號稱東亞第一大斷崖,
主要形成原因是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稜線所形成的。
↓錐麓大斷崖位於路標 2.5k~3.0k 處~
↓我難得拍一張,眼睛卻剛好要閉上,真是失敗。
看來以後請人幫我拍照的話,最好要拍兩張才是~
↓這段的小徑旁幾無樹叢遮蔽,斷崖地形極為險峻,
走來刺激度也隨之提升不少~
↓站在錐麓斷崖上,可直接俯覽下方的台8線與立霧溪~
↓有些路段架設了鐵網,走來安全不少,卻也少了些驚險~
↓這段大概是全程最美麗的一段,右邊是高聳入雲的岩壁,
左邊卻是高達400公尺深的溪谷,
只靠崖壁上的鐵索來給遊客提供些信心~
↓很漂亮的地方~
↓有些路段也架設鐵橋供遊客通行~
↓過了這段,就走完了錐麓大斷崖~
↓抵達3.1k的折返點- 斷崖駐在所舊址
↓大家各自散開,炊煮自家的午餐~
↓吃飽了,回程~
↓斷崖處較為寬廣的點,在此幫大家拍張合照,特別能顯出斷崖之雄偉~
↓這條錐麓古道的路段,必須遵守團進團出的規則,
吊橋的另一側可是有著稽查人員守候,必須全員到齊才可出去,
大家只得在此等候後方的隊友~
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-錐麓古道
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。
錐麓斷崖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,長約1.2公里,高約600公尺,
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,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。
由於地理環境及法令因素,古道修復工作極為艱辛險峻,
國家公園管理處為配合生態旅遊之推展並兼顧史蹟之保存工作,
目前已開放山友之進入申請,唯該路線環境特殊,
須有登山申請承載量管制之措施,申請流程,請參閱下列網址:
需分別向太管處與警政署申請入園(缺一不可喔!)
平日96人,例假日增加至156人,若遇有颱風、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,
管理處得視情形封閉該路線,該時段已申請之許可證將自動失效,
若需進入需重新申請,以上資訊提供大家參考~
延伸閱讀: